ISSN (online)2708-3845

NursRxiv

+高级检索 English

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护理专辑(2016-2020)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规范化护理方案在卧床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卫生经济学研究
    柳鸿鹏
    2021(2).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9.16.006
    [摘要](167) [HTML](0) [PDF 1.09 M](661)
    摘要:
    目的 评价规范化护理方案应用于卧床卒中患者的卫生经济学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7月对我国6省25家不同级别医院入组科室护士开展4种卧床常见并发症(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规范化护理培训,内容包括风险评估、预防护理措施等,并应用于入组科室的卧床卒中患者。连续调查2015年11月—2016年6月的卧床患者4 118例作为对照组,调查2016年11月—2017年7月的卧床患者3 94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卧床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各级医院原有的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以《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规范》为基础的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卧床并发症发病率、疾病经济负担差异并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6.83±14.68)d vs. (16.28±14.58)d)]及卧床时间[(25.31±232.60)d vs. (23.93±166.64)d]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9、2.27;P<0.05);压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及疾病总经济负担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3 658.14。结论 实施规范化护理可降低卒中患者卧床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经济负担,具有成本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  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循证护理实践
    米元元,沈月,郝彬,李锐,黄辉辉,胡蝶,冷秋,马婷婷,喻姣花,黄海燕
    2021(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7.11.002
    [摘要](216) [HTML](0) [PDF 1.12 M](575)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干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得出证据并将证据本土化后应用于临床,制订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审查标准,规范护理人员的临床行为;采用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最佳证据的培训,比较应用最佳证据前后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腹泻的发生率,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最佳证据的知晓情况及执行情况.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发生率由25.58%降至13.89%;ICU护士对腹泻识别与评估、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肠内营养配方选择、鼻饲给药等方面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前后在肠内营养输注方式、营养制剂保存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理人员对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最佳证据的执行率大于80%.结论 护理人员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护理方法解决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问题,可提升护理质量。
    3  全程化递进式“四位一体”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肖惠敏 姜小鹰 李红 胡蓉芳 林婷 胡荣
    2021(2).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19.01.007
    [摘要](263) [HTML](0) [PDF 1.46 M](654)
    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化递进式“四位一体”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理论研究、专家咨询等搭建人才共育平台,对护理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创建全程化递进式“四位一体”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并应用于本科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结果 “四位一体”护理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了本科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实验教学改革成效得到同仁认可,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结论 全程化递进式“四位一体”护理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本科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4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平台的设计及应用
    杨海苓 王萍 侯文秀 栾晓嵘
    2021(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6.09.026
    [摘要](194) [HTML](0) [PDF 1.05 M](657)
    摘要:
    目的 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平台,以进一步提高延续护理效率和效果。方法 在医院网页的大框架下,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搭建延续护理平台,医院、社区、家庭三方之间可实现出院患者信息数据共享、沟通互动,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医院和社区从不同角度给予患者多形式、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并通过评价检测平台实用性、便捷性和创新性,检测延续护理服务效果。结果 初步构建了包含8个模块的延续护理平台,并在医院内分泌病房试用近半年, 数据显示糖尿病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达标率由原来的51.7%提高到89.1%,2 个合作社区与医院间专业帮扶、培训指导、信息共享运行通畅,平台的运行满意度评价较好。结论 该平台充分利用了医院医护优质资源、社区基层延伸点、家庭辅助照护的互动,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
    5  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史瑞芬
    2021(2).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19.08.006
    [摘要](206) [HTML](0) [PDF 413.73 K](557)
    摘要:
    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立德育人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是指在培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将思政德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该文分析了护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障碍所在,阐述了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6  以慢性病患者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效果
    金逸,施雁,龚美芳,孙晓,王西英
    2021(2). DOI: 10376/j.issn.0254-1796.2015.11.023
    [摘要](134) [HTML](0) [PDF 3.42 M](709)
    摘要:
    目的 探索以慢病患者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及其效果.方法 成立了"慢病延续性护理管理小组",组建了社区健康教育学校,护理社康部,出院随访组,医院-社区专科护理协作小组4个平台,全方位为出院慢病患者提供规划化,延续性护理服务.实施前后对患者满意度,对疾病知识知信行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前后,患者的对疾病的认知,信念,相关行为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延续性护理管理小组为主导的团队化,分工协作性的护理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有效性,为慢病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延续性护理服务.
    7  规范化护理方案在提升卧床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吴欣娟
    2021(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8.06.001
    [摘要](298) [HTML](0) [PDF 460.06 K](752)
    摘要:
    目的 评价规范化护理方案在提升卧床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证据总结和专家咨询法制订卧床常见并发症(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对25所医院的护士进行规范化护理培训,并在临床推行,比较干预前后卧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规范化护理方案实施后,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均有下降;患者对护士的解答与帮助,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技术,康复指导和总体满意度得分均有提高,与方案实施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护理有助于降低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卧床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8  叙事护理教学在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董永泽
    2021(2).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16.09.009
    [摘要](227) [HTML](0) [PDF 308.87 K](777)
    摘要:
    目的 评价叙事护理教学在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3级护理专业443名大专生的护士人文修养的课程中,应用平行笔记的分享与讨论、叙事护理素材的课堂呈现和叙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叙事护理教学。课程结束后,调查学生对叙事护理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85.3%(378/443)的学生对叙事护理教学的课程设置和组织安排非常满意。学生认为叙事护理教学有助于学会感恩生命与敬畏生命(92.3%),增强护理人文关怀意识(90.7%),提高学习兴趣(88.9%),增强对患者的共情与同理心(82.4%),锻炼评判性思维(80.4%),提高人际沟通能力(78.1%)和叙事能力(71.6%),加深对护理专业内涵的理解(78.1%)。结论 叙事护理教学有利于提高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9  老年病房护士职业承诺、成就倾向个体差异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关系研究
    赵梅珍
    2021(2). DOI: 10.3969/j.issn.1671-315X.2017.02.001
    [摘要](253) [HTML](0) [PDF 270.14 K](832)
    摘要:
    目的 探索老年病房护士职业承诺,成就倾向个体差异,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三者的关系,了解外在推动力和内在驱动力间的转换作用,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一种管理思路.方法 应用职业承诺问卷,成就倾向个体差异问卷,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问卷对老年病房122名护士进行调查,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三变量问的关系.结果 老年病房122名护士职业承诺,成就倾向个体差异,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得分分别为(95.43±11.11)分,(-22.38±27.27)分,(52.59±6.48)分;仅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承诺有直接作用,路径系数为1.24(P〈0.05),但二者对成就倾向个体差异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不成立.结论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越好,老年病房护士越容易对组织产生认同感和深厚的情感,职业承诺越高.医院护理管理者应从医院层面开发职业进阶项目,帮助老年病房护士达成职业进阶,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目标;对成就动机较高的个体也应给予关注和培养.
    10  双氧水联合碳酸氢钠口腔护理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研究
    郭舒文,谢丽琴,陈开珠,柯翠云,戴冬凰,张秀虹,林娟斌,张小芳
    2021(2). DOI: CNKI:SUN:ZHHL.0.2017-06-001
    [摘要](259) [HTML](0) [PDF 273.26 K](715)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双氧水和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用随机数字法将209例使用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分为实验组104例和对照组105例.两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规机械通气护理措施基础上,实验组使用1.5%的双氧水联合2.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均为每8 h 1次,比较两组气管内痰培养阳性病原菌检测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机械通气48 h后,实验组痰培养病原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在机械通气48 h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双氧水和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清除新生儿口腔定植菌,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从而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11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在糖尿病风险足分级管理中的应用
    徐禹静 白姣姣 孙皎 沈晔 王明华 储英 纪丽 臧娴
    2021(2). DOI: 10.12209/issn2708-3845.20210209003
    [摘要](225) [HTML](0) [PDF 3.27 M](582)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对老年糖尿病风险足分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6-10月在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1例,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根据糖尿病足危险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 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23例,占54.8%,无甲真菌病27例,占64.3%,慢性疾病管理质量得分为(4.62±0.13)分,自我管理质量得分为(78.74±3.48)分;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22例,占44.9%,无真菌感染26例,占53.1%,慢性疾病管理质量得分为(3.92±0.52)分,自我管理质量得分为(60.98±5.68)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有利于老年糖尿病的控制,改善老年糖尿病的管理质量,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医院-社区-家庭的糖尿病足防治是控制足病发展安全有效的方式.
    12  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刘翔宇 谌永毅 周钰娟 丁四清 秦月兰 卿利敏 徐忠伟
    2021(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5.01.004
    [摘要](234) [HTML](0) [PDF 649.28 K](571)
    摘要:
    目的 构建我国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 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根据医院评审等级标准,分级护理服务标准,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10个省市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医疗专家和第三方评价机构4个领域的2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复率分别为100%和95.0%,回复问卷的有效率为100%,2轮咨询专家群体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92,第2轮专家咨询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7~0.21。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得出的护理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7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21个三级指标。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测评工具。
    13  全国部分三甲医院静脉治疗专业化队伍发展现状的调查
    王蕾 孙红 关欣 聂圣肖
    2021(2).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4.28.001
    [摘要](243) [HTML](0) [PDF 757.83 K](638)
    摘要:
    目的: 调查全国部分三甲医院静脉治疗专业化队伍的发展现状。 方法 采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设计的《全国三甲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现状调查问卷》,于2013年3-5月便利抽取全国27个省市147家医院共584个科室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全国135家三甲医院成立了静脉治疗小组,占91.8%.各科室护士数与经过PICC专科培训并考核合格者之比在肿瘤科,普外科,血液科,新生儿科最低中位数已达到1:0.05,各科室护士数与能独立完成PICC技术的护士数之比最低中位数已达到1:0.069;22.7%~35.4%的科室能独立操作PICC的护士数大于经过PICC专科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士数,10.1%~16.8%的科室存在 能独立操作PICC的护士数小于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者 。 结论 静脉治疗专业化队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质量上仍暴露出一些不足,如无证上岗或无法胜任等.有必要规范静脉治疗护士的培训与考核标准,统一资质认定,并合理配备静脉治疗护士,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以促进静脉治疗专业化队伍的健康发展。
    14  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朱美红 时美芳 万里红 金妹 曾明 顾旭东 金敏敏 王佳玲
    2021(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6.03.007
    [摘要](257) [HTML](0) [PDF 4.45 M](563)
    摘要:
    目的 探讨吞咽-摄食管理在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临床吞咽功能评估确定吞咽障碍及严重分级;对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吞咽-摄食管理;对照组:根据病情采用神经营养、改善脑循环药物及其他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针对肢体功能障碍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等常规方法,2~5h/d,6d/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0d记录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情况及进行吞咽功能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照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肺部感染情况明显偏低(10%与22.5%,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患者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吞咽-摄食训练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15  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真实需求的调查
    孙晓,王西英,吴茜,施雁
    2021(2).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4.01.002
    [摘要](279) [HTML](0) [PDF 662.50 K](632)
    摘要: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患者对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服务的真实需求。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家社区的2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为89%。对延续护理服务项目非常了解的慢性病患者仅占21.4%(38/178);希望出院后继续接受医护照护的慢性病患者占80.9%(144/178);38.2%(68/178)的慢性病患者“不确定”延续护理服务对疾病疗效的影响;77.5%(138/178)的慢性病患者担心延续护理服务的自费比例问题。社区慢性病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包括安全用药知识、血压控制及自我监测、饮食指导、疾病相关知识、血脂及血糖控制与监测、康复锻炼方法等。希望由社区护士提供院外护理服务的慢性病患者仅占8.4%(15/178)。结论 社区慢性病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尚存在一些瓶颈,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护士人力资源,有效开展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服务。关键词:慢性病 卫生服务需求 延续护理
    16  动机性访谈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李蒙 李婷 施秉银 高翠霞
    2021(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4.01.001
    [摘要](182) [HTML](0) [PDF 253.34 K](629)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动机性访谈(MI)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在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入住的11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已制订的MI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糖尿病教育方法。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HOMA-IR)、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自我管理水平及生存质量。 结果 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的HbA1c和血脂指标均较基线下降,但两组结果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HOMA-IR改善和自我管理水平、生存质量提高优于对照组。 结论 在改善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HOMA-IR及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方面较常规糖尿病教育方法具有显著优势。
    17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
    柴剑丽 吴春燕 王文娟 应迎娟 蒋欣欣 熊晓玲
    2021(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5.02.010
    [摘要](229) [HTML](0) [PDF 288.26 K](530)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7例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低血糖管理,实行血液透析前减停胰岛素,血液透析中提前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嘱患者适当进食,加强血糖监测及健康宣教等新流程,对照组则按原有流程防治低血糖。结果 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管理,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未发生因低血糖引起的意外事件。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降低了透析中低血糖的发生率。
    18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黄天雯 陈晓玲 谭运娟 彭莉 刘巧梨 何翠环 陈利芬 成守珍
    2021(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5.02.005
    [摘要](205) [HTML](0) [PDF 179.36 K](575)
    摘要: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方法建立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评估准确率、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疼痛干预有效率、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疼痛控制满意度.运用这5项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对骨科病房的疼痛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实施检查监督,定期分析数据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结果 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开始实施时(2013年1月)和实施半年后(2013年6月),疼痛评估准确率分别为92.31%和95.45%,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分别为89.74%和97.73%,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分别为90.00%和97.50%,疼痛干预有效率分别87.50%和92.50%,疼痛管理满意度分别为93.33%和96.67%.同时,所有病历均记录了疼痛状况,全部均采用简易疼痛评估尺记录疼痛强度,所有患者实现定时应用止痛药物来治疗疼痛. 结论 将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骨科病房疼痛管理,实现了疼痛护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为持续改进疼痛护理质量提供数据和事实依据,有助于提高疼痛护理的管理水平.
    19  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
    王亚勤 郑彩娥
    2021(3).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2.01.009
    [摘要](163) [HTML](0) [PDF 188.29 K](647)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63例老年COPD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呼吸功能、运动、营养、心理等康复护理,并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进行肺功能测定。 结果 实施综合 康复护理后,患者干预前、后6min步行试验及肺功能监测指标比较结果显示,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0.01)。 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延缓病情进展。